清風至,白露生
時間無聲的流走
一千年前的詩意
已沈澱在歷史的濤浪里
當清寂的秋風一起
千年的詩意又悄然而至
涼風陣陣又一秋
今天是二十四節(jié)之一的白露
今夜人造草坪露始白 月始明
白露的悄然而至
終讓人浮想聯(lián)翩
兼霞未晰覆白露 ,汀諸攏煙波暗浮 。
曙色微啟問鷓鴣,云深渺渺入歸途。
白露節(jié)氣,萬物著露,秋思漸濃。從前,外婆總說“白露秋風夜,一夜涼一夜”。如今,不知這些涼夜寢透了多少衣衫。
今夜又逢白露,身在城市一角,秋風沁骨,月高雲(yún)淡,站在窗臺前,看車水馬龍?zhí)鎏龆^。故鄉(xiāng)風貌,親人面容,又漸漸清晰起來,思緒也飛到了窗外。
在農耕時代,到了白露就進入了一年的豐收季節(jié)。這時人們有了交換生活日用的物資,償還春天時所借的錢物,由此逐漸演變成禮尚往來的社交禮儀。
對成年人來說,白露勿露身,除了天氣轉涼,社會人情也告誡人們要講究一些了,不能像夏日,赤裸身體,穿戴隨性,君子需以果敢堅毅的行動來培養(yǎng)自身的品德。
對孩子來說,打鬧、遊泳、摸魚兒、掏鳥兒等夏天狂野自在的日子結束了,這時要開始受到約束管教,開始學習啟蒙。
《禮記·王制》說,學童要換上學服,拜筆,入泮池,跨壁橋,然後上大殿,拜孔子,行入學禮。
幾經(jīng)轉折,中國的教師節(jié)和國際掃盲日都在白露節(jié)氣的前後。
節(jié)氣關乎我們每個人對生命、自然、人生、宇宙萬物的感知。
除了讓人們喚醒自己的品行、覺察德性,也讓人們也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。
大自然的草木鳥獸隨著時節(jié)變化而變化,他們枯了又榮,去了又還,仿佛一切都被安排好一樣。
當敏感的古人看到草木枯黃,感受到瑟瑟秋風,夏日的蛙鳴消失得無影無蹤,更加感嘆生命短暫,繁華易逝。
自古以來,白露帶來的哀傷仿佛剪不斷,理還亂。它總是讓人揮之不去,沾滿了秋,沾滿了詩人的衣襟。
王璨的《七哀詩》有雲(yún),迅風拂裳袂,白露沾衣襟。曹丕在《雜詩》中說,仿徨忽已久,白露沾我裳。
還有李白的《玉階怨》,玉階生白露,夜久侵羅襪。詩中那孤獨感傷的女子,白露侵滿了她的羅襪。
白露沾滿了詩人的衣襟,也沾滿了無奈的悲傷。對詩人來說,白露永遠都感懷不盡。
春生,夏長,秋收,冬藏。經(jīng)過夏的繁茂生長後,草木和蟲子都要休息了,難免有些惆悵。
但除了天氣轉涼、葉子搖落,我們還有豐美的果實和滿眼的秋色,看著這些顏色熱熱鬧鬧,挨挨擠擠,依然能從中體會到鮮活樂趣。
也不辜負古人,在嘗盡各種滋味后,還是會告訴自己和他人“天涼好個秋”。
九月,愿你飽食遨遊,望見豐收!